为贯彻落实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》(教思政[2012]1号)文件精神和欧洲杯下单平台“院训”精神,结合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,构建欧洲杯下单平台不同年级、不同学科特点的学生暑期多层次、多样化实践教育体系,全面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,特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牢固树立“实践育人”理念,按照“教书与育人、理论与实践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、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”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,坚持以班级为主导,以学生为主体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、自主管理和自主创新能力。
二、实施目的
通过实施校内外相结合的暑期(第三学期)实践活动,形成社会实践、实习实训、科技创新、第二校园等多种形式的暑期(第三学期)实践活动制度,引导学生走出课堂、走进实验室,迈出家庭、融入社会,充分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,深入了解国情、省情和校情,实现个性化培养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。
三、实施内容
大学生暑期(第三学期)实践活动项目依托校内外实践平台,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(一)社会实践项目
鼓励开展多渠道、多形式的社会实践项目,包括组建团队参加暑期“三下乡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(如知识宣讲、国情省情调研、教育帮扶、医疗卫生、生态环保、共建和谐新农村、城镇化社区管理、寻访校友等公益类实践活动);依托公益组织、志愿服务基地等各种社会力量,积极拓展公益类社会实践项目,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。
(二)实习实训项目
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开设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校外实习、实训项目,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强化大学生校外实习、实训活动。
(三)科技创新项目
大力对接校内实验室、教师科研项目,鼓励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自主选择在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、创新基金项目研究、学科竞赛、课外学术科技类(训练)竞赛等创新性活动。
(四)第二校园项目
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、重点科研机构合作,鼓励学生参加暑期“第二校园”活动,开展相关选修课程学习、学术交流、科研训练、教学实习实训、教学实践等项目。
(五)其它类项目
各班级根据学生特点,组织开展其他实践活动,如暑期英语夏令营、学习研讨会、报告会、专业课程调查等。
三、实施要求
(一)班级是暑期(第三学期)实践活动的实施主体,要全面规划本班学生的暑期实践计划,包括实践目的、内容、形式、考核、时间安排等,每年暑期前一个月公布暑期活动项目。
(二)学生可以以团队或个人形式自愿选择项目,或自主申请项目,提倡、鼓励和支持非毕业班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项暑期实践活动项目,并在活动结束后提交暑期实践活动总结报告。
(三)各班级要加强暑期实践项目的过程管理,聘请导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,学院根据导师工作情况给予相应补贴。
(四)各项目导师要对参加相关项目的学生进行考核评价。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个社会实践学分,并适时对暑期实践项目的优秀团队、个人及优秀报告、论文予以表彰。
(五)各班级要及时总结暑期实践项目实施效果并形成工作总结、评估报告。